據(jù)錦城學院工作人員介紹,學生們從事的農場勞動是該校必修課勞動教育課的一部分,學生必須修夠該課學分才能畢業(yè)。20畝的農場就在學校內的核心區(qū)域,學生們?yōu)榇诉€成立了模擬公司。最近幾天之所以“夜耕”,是因為近日成都連續(xù)降雨,耽擱了油菜的播種期。
農場耕作為勞動教育課一部分
學生耕種農田的照片在網絡上傳播后,很多網友對此感到新鮮奇特,并議論紛紛。他們好奇為何校園內出現(xiàn)了農田,學生成了農夫。14日下午,北京青年報記者聯(lián)系到錦城學院宣傳部門李老師,李老師介紹說,這是錦城學院開設的勞動教育課,其中一個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就是農場勞動。該課程是1萬多名錦城學院學生的必修課,所有學生不分專業(yè)都要參加農場勞動課,一學時為一節(jié)課,每節(jié)課40分鐘左右,完成32學時的課程是每名學生的“畢業(yè)通行證”。至今所有學生都順利地通過了該課程,還沒有出現(xiàn)此課程掛科的學生。
李老師介紹,每節(jié)課都有專人記錄學生參加情況,拿到學分主要參考學生的上課情況,具體收成情況并不作為學分參考依據(jù)。一般學生們在大一、大二就會以班級為單位參與這門課程。
誰來傳授走出家門的學生勞作技能?李老師介紹,學院成立了一個虛擬的模擬“農場總公司”,類似學生社團。“公司”成員都是學生,負責對農場進行管理,負責諸如運營、監(jiān)督、排課等工作。該“公司”一名校方人員是一名錦城學院曾經的畢業(yè)生,畢業(yè)后留校專門負責農場方面工作。在“公司”一屆帶一屆的運作下,每年都會有耕種“老手”教授新生如何耕作,老師還會帶學生干部去周邊蔬菜基地學習,返校后再“手把手”傳授勞作技巧。
“夜耕”緣于近日降雨頻繁
“夜耕是因為最近下雨。”李老師說,目前已經到了播種油菜的季節(jié),但近來成都經常降雨,一個星期頭3天均出現(xiàn)降雨天氣,降雨時課程便會臨時暫停,播種時間大大壓縮。學生們?yōu)榱搜a課,也為了搶種油菜,才出現(xiàn)了黃昏時分勞作以至晚上的情況,一些勞動教育課程也排到了晚上。有時光線昏暗,同學們便使用手電筒和手機進行照明。
“基本都種植季節(jié)性蔬菜。”李老師表示,學生們主要種植油菜、向日葵、豆角,豌豆等蔬菜,之所以選擇以季節(jié)性蔬菜為主,是方便學生參與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,所以并未種植糧食和水果。此外,在池塘內還栽培有蓮花、波斯菊等觀賞性植物。學生們的勞動工具有鋤頭、手扶式拖拉機等。
每過一段時間,學生們勞作便會產出豐碩的收成。李老師說,在豐收時節(jié),“農場總公司”會把蔬菜分成小批量扎起來,賣給學校的老師們。“收成的錢是不進入個人腰包的。”李老師說,收入會拿來購買作物種子,提供給下一屆學生上課使用。錢款就是這樣循環(huán)使用,“學校有時也會劃撥一些款項”。
現(xiàn)有20畝地專供學生耕作
這門特殊的課程因何在錦城學院展開?錦城學院學工部副部長李嶠說,勞動教育這門課程在錦城學院成立后不久的2006年創(chuàng)立,當時學校非常重視實踐教育,創(chuàng)立此課程的鄒校長提出:“學生必須親手碰到泥巴,才能知道什么是奮斗,什么是勞動。”起初“勞動教育”這門課程分成農場勞動和志愿服務兩個項目,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參加農場勞動,剩余三分之一的學生參加社會上的志愿服務。經過多年摸索,最終決定所有的學生統(tǒng)一組織參加農場勞動,將勞動教育這門課程的64個學時平均分配給農場勞動和志愿服務,學生需要參加這兩種實踐活動并完成學時。
“起初有五六十畝地。”李嶠表示,第一年學校劃出很大一片地用來從事勞動教育,后來隨著學校建設的發(fā)展,農場用地縮小為20畝,但是校領導將20畝地選擇在了錦江學院標志性建筑物的后面,是學院最核心的地塊之一,且不允許再縮小農場地塊。